|
【最美奮斗者】七河生物日本子公司總經理宋利源:披荊斬棘過五關 無悔奉獻展作為今年35歲的宋利源是七河生物日本子公司的總經理,2015年被總公司派駐日本。歲月不居,天道酬勤,他一路披荊斬棘,迎難而上,屢創佳績,子公司年銷售收入一度達到20億日元,名列關東同行業之首。8年打拼,讓他的青春在風雨中打磨,卻因奉獻而熠熠生輝。 “提高單產是制勝法寶” 2015年,公司在日本千葉縣收購了第一個出菇基地——銚子基地,基地占地5000平方米,8個出菇棚,而整個基地加上宋利源只有三名員工。在去日本之前,宋利源就職公司文昌湖分廠,主要做管理工作。而到日本后,因人手有限,上架、疏蕾、維修、裝卸等這些工作他都要一一兼顧。早七點到晚十點,每天十五個小時的工作時長,沒有任何節假日,這是他的工作狀態。 “要想做出點成績,既要禁得住誘惑,更要耐得住寂寞。”剛去時,語言不通,沒有人脈,無論是生活還是種菇都要從新適應環境,面對種種困難,宋利源只有不斷為自己打氣。 (圖為2014年剛到日本時的宋利源) 當時基地所處的環境并不樂觀,基地規模小,只有8個棚,每天產量不到一噸,更沒有自己的銷售隊伍和客戶,所以產出香菇全部以散貨形式外包代銷,自己沒有定價權。宋利源很清楚當時所處的形勢,首要的事情就是把這個小落腳點穩定住,存活下去,并不斷提升自己,以求以后更大的發展。所以,哪怕委曲求全,他也積極搞好與其他老菇廠的關系,由于剛去日本沒有駕照就坐電車到各個菇廠拜訪、參觀、學習。 (基地早期運營時,因人手有限,運輸、裝卸這些工作宋利源都要一一上手。) “既然外部形勢對自己不利,那就抓好內因,強練自身基本功,不斷提高出菇產量和質量!彼卫锤鶕數丨h境條件和銷售標準,與國內同事溝通交流的出菇經驗,認真總結,悉心研究,菌棒單產很快穩定到600克,平均等級率達到70%,基地運營井井有條。 (銚子基地早期運營時,宋利源和同事的辦公留影。) 實現年銷售額20億日元 (圖為宋利源邀請日本客戶參加公司總部舉辦的香菇大會。)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因日本人對香菇營養價值的普遍認可,受疫情刺激市場需求量不降反增。日本子公司在已有穩定的生產銷售體系基礎上,順勢接管一家企業經營不善的金田基地,并立即扭虧為盈填補了疫情期間的市場空缺。 2021年,公司繼續擴大規模,新建佐倉農場出菇大棚30棟并投入使用,至此,日本子公司共有大棚130棟,包裝生產線6條,職工合計100人,日均生產銷售鮮香菇10噸,年銷售收入20億日元,位居日本關東第一。 破局“標識法”再闖關 越是天地廣闊的征程,越是充滿挑戰。 2022年,因日本產地標識新制度的實施,又讓他和日本子公司又經歷了一次大闖關。 為遏制進口中國菌棒香菇生產企業的迅猛發展,日本決定從2022年10月份正式實施以香菇菌棒接種地作為香菇原產地的產地標識新制度實施,原本標識為千葉產的香菇改標為中國產,60%的客戶停止采購,公司生產銷售急劇下降,銚子、金田兩個生產基地被迫停產,公司生產運營受到巨大打擊。 “辦法總比困難多,環境形勢在不斷變化,我們必須做出反應,而且要快!”6月,經與公司領導研究決定,在佐倉基地建設接種車間和冷庫,從日本接種,培養菌棒!由于這是公司第一次國外基地建設鋼結構庫板接種車間,沒有經驗,甚至不曾接觸過,宋利源只能和他的建設團隊不斷研究圖紙,與國內廠家開視頻會議討論研究,再根據日本實際建設情況調整、修改,從鋼結構車間搭建,庫板安裝,到凈化系統安裝,接種機安裝和使用等等,事無巨細。從陌生到熟悉,從想象到變成現實,歷時兩個月,接種車間及配套系統按計劃建成投入使用。 2022年9月11日,這個日子記憶猶新,公司第一次實現在海外批量接種,培養菌棒,第一批接種棒預計3個月后成熟出菇。面對產地標識制度新規,日本子公司成功突圍,當年接種培養生產出千葉產鮮香菇,意義重大。 “農場從小到大,銷售經驗從無到有,政策變化帶來的‘絕處逢生’……縱使歷盡千帆,但每一個闖關都是一次收獲,每一個日夜的堅守都是價值的體現,這是公司給予我的使命。越是遠在海外,越要不辱使命!”宋利源在述職時坦言。 (圖為宋利源與公司總經理蘇建昌在日本合影。) 8年來,在日本打拼立業、成家生子,宋利源用奉獻和真誠繪就著自己的人生,為公司創造效益,為家庭撐起一片天。 (圖為宋利源與妻兒合影,其妻子張鈺琪也就職日本子公司。) |